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下岗不失志 创出一片天

发布时间:2023-12-15 18:15:10

  商丘网讯 他是不幸的,从一名人人羡慕的国企工人变成了下岗在家的失业青年;他更是幸运的,下岗后的他,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包装大王”,他就是河南省王举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举。

  上世纪90年代初,王举所在的夏邑县棉织厂倒闭了,无奈之下他去了浙江温州、瑞安一带打工。在外打工期间,他萌发了回家乡办企业的想法,此后他便处处留心学习。1997年4月,王举瞅准了豫东黄淮海地区良种繁育和粮食加工公司增多、塑编包装袋需求量持续不断的增加的机遇,回到了家乡夏邑,投资50万元创办了夏邑县王举塑料编织袋厂,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创业当初,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王举日夜钉在车间里,从厂房的建设到设备的安装,再到开机试车,每一步他都不敢有半点马虎。为解决圆织机安装和运转问题,他和工人们一起,多个通宵不眠。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回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占地10余亩、拥有4栋厂房和50台圆织机的夏邑县王举塑编厂终于建成并一次投产成功,当年见效益。到2000年年底,这个塑编厂实现产值480万元,盈利30多万元。

  王举始终认为,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壮大,就必须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为此,他从始至终坚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做到“四个优化一个提高”,即优化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流程、优化工艺配方、优化人才结构,提高质检效果与质量。有一次,他在巡检时发现正在装车发往安徽宿州一家面粉厂的一包包装袋中有几个袋子字迹模糊,他马上要求停止装车,把20万条袋子再逐一检查,为此企业多花费了5000元。此事传到宿州后,那位企业负责人对他的行为十分赞赏,当年就推荐了当地十几家面粉加工公司与他签订了包装袋供货合同。

  随着市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厂家对产品包装也慢慢变得重视,这让王举感到了压力:企业必须创新。2007年,他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投资6000万元,在会亭镇东工业区征地60亩,扩建了新厂区,投产了国内领先的内黏膜编织袋生产线和电脑彩印生产线,先进的设备生产出高端过硬的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客户的青睐。

  多年的商海拼搏,培育了王举与时俱进的思维能力,他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养一批优秀的员工队伍和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实行了“人抓制度,制度管人,按级管理,层层负责”的管理模式,使公司的经营走上了正轨。

  2010年,他对企业进行改制,成立了河南省王举包装有限公司,用自己名字注册了“商标”,创办属于自己的品牌。王举说,用自己的名字注册商标就是让客户看到“王举”二字就想到信誉。

  王举对待客户重信誉,对待员工更像亲人。员工生病或家属生病,他总是派人派车送到医院。每年春节他都对困难职工进行慰问和帮扶,仅2010年以来就帮扶了100多个困难员工家庭,发放困难补助金27万余元。

  王举说,做人不能忘本。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全靠党和政府改革开放的好政策,靠组织上的扶持、社会的关心。他热心于公益事业,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便利和帮助。从2004年以来,每年春节期间他都对五保老人、清洁工人进行慰问,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金秋助学”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捐款捐物,而且第一时间组织职工奉献爱心。2010年老家姬楼村铺修公路,他第一时间拿出10万元交到村里。2015年朱营村修路他捐出10万元,2016年丁庄村修路又捐出15万元。几年来,他共为社会捐款80多万元。

  如今,王举的公司已发展成为豫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编织袋龙头企业,年产编织袋可达1亿条。

  商丘网讯 他是不幸的,从一名人人羡慕的国企工人变成了下岗在家的失业青年;他更是幸运的,下岗后的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包装大王”,他就是河南省王举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举。

  上世纪90年代初,王举所在的夏邑县棉织厂倒闭了,无奈之下他去了浙江温州、瑞安一带打工。在外打工期间,他萌发了回家乡办企业的想法,此后他便处处留心学习。1997年4月,王举瞅准了豫东黄淮海地区良种繁育和粮食加工企业增多、塑编包装袋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机遇,回到了家乡夏邑,投资50万元创办了夏邑县王举塑料编织袋厂,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创业当初,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王举日夜钉在车间里,从厂房的建设到设备的安装,再到开机试车,每一步他都不敢有半点马虎。为解决圆织机安装和运转问题,他和工人们一起,多个通宵不眠。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回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占地10余亩、拥有4栋厂房和50台圆织机的夏邑县王举塑编厂终于建成并一次投产成功,当年见效益。到2000年年底,这个塑编厂实现产值480万元,盈利30多万元。

  王举始终认为,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壮大,就必须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为此,他始终坚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做到“四个优化一个提高”,即优化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流程、优化工艺配方、优化人才结构,提高质检效果与质量。有一次,他在巡检时发现正在装车发往安徽宿州一家面粉厂的一包包装袋中有几个袋子字迹模糊,他马上要求停止装车,把20万条袋子再逐一检查,为此企业多花费了5000元。此事传到宿州后,那位企业负责人对他的行为十分赞赏,当年就推荐了当地十几家面粉加工企业与他签订了包装袋供货合同。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厂家对产品包装也逐渐重视,这让王举感到了压力:企业一定创新。2007年,他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与研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投资6000万元,在会亭镇东工业区征地60亩,扩建了新厂区,投产了国内领先的内黏膜编织袋生产线和电脑彩印生产线,先进的设备生产出高端过硬的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客户的青睐。

  多年的商海拼搏,培育了王举与时俱进的思维能力,他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养一批优秀的员工队伍和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实行了“人抓制度,制度管人,按级管理,层层负责”的管理模式,使公司的经营走上了正轨。

  2010年,他对公司进行改制,成立了河南省王举包装有限公司,用自己名字注册了“商标”,创办属于自身个人的品牌。王举说,用自己的名字注册商标就是让客户看到“王举”二字就想到信誉。

  王举对待客户重信誉,对待员工更像亲人。员工生病或家属生病,他总是派人派车送到医院。每年春节他都对困难职工进行慰问和帮扶,仅2010年以来就帮扶了100多个困难员工家庭,发放困难补助金27万余元。

  王举说,做人不能忘本。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全靠党和政府改革开放的好政策,靠组织上的扶持、社会的关心。他热心于公益事业,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便利和帮助。从2004年以来,每年春节期间他都对五保老人、清洁工人进行慰问,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金秋助学”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捐款捐物,而且第一时间组织职工奉献爱心。2010年老家姬楼村铺修公路,他第一时间拿出10万元交到村里。2015年朱营村修路他捐出10万元,2016年丁庄村修路又捐出15万元。几年来,他共为社会捐款80多万元。

  如今,王举的公司已发展成为豫东地区顶级规模的编织袋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年产编织袋可达1亿条。

Copyright©2019 备案号:鲁ICP备19017685号 技术支持:乐鱼体育电脑版  网站地图